英超 西甲 意甲 德甲 法甲 美职业 中超 日职联 韩篮甲 NBL CBA NBA
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资讯 > 足球资讯 >

一家之言:海港申花输球尴尬,亚冠改制或成鸡肋。

作为中超联赛的冠、亚军,上海双雄海港和申花近期在亚冠赛场上的表现引起了广泛关注。他们以客场大败的结局被淘汰出本赛季的亚冠比赛,这一结果招致了不少球迷的批评。其中,“多做多错、不做不错”的效应再次显现,似乎每一次的尝试都伴随着失败。

从上海媒体的角度和立场出发,我们能够理解并接受这样的结果。两支队伍能够从瑞士轮新赛制预赛阶段晋级16强,已经算是完成了任务。面对当前中超球队的实力和财力,想要对冠军有野心,并不现实。虽然竞技层面上,“争先”是每个运动员的追求,但足球的内涵远不止如此。

中超联赛的现状是什么样呢?中超俱乐部的实力究竟如何?多年以来,球迷们或许早已看清楚。对于那些将“亚冠是为国争光”作为道德绑架的言论,我们只能说这是一种纯坏的想法。在法理上,除了国家队的赛事,俱乐部层面的洲际竞技并不算是为国争光。中超作为一个商业单元,与意甲、德甲、西甲等联赛并无不同。

亚冠联赛现在的规则已没有了外援限制,金钱可以堆砌出全外援全首发的队伍。然而,这样的产出与中国新质生产力企业汇聚全球贤才的产出截然不同,这种虚荣心毫无意义,且浪费巨大。中超俱乐部未能进入亚冠精英联赛八强,这也反映了当前中超的实力和状态。

对于参加亚冠这样的赛事,中超俱乐部可谓是冷暖自知。亚冠联赛对于各会员联赛的领先者来说,是个商业赛事。从经济层面来看,申花和海港参加亚冠所获得的收入与他们的支出相比微不足道。与欧洲豪门俱乐部相比,如意大利的国际米兰,其进入欧冠八强所获得的奖金占其工资支出的很大一部分,这才是他们愿意三线作战的动力所在。

多线作战的风险很大,这涉及到球队阵容厚度、轮换制、伤病情况等实际问题。再加上东亚复杂繁琐的旅程,都给球队带来了不小的压力。在人才储备层面,中国具备能力和水平的球员已经不多,再加上年龄、伤病等因素的影响,很难支撑常态化的一周三赛。如今日韩的替补队员就能够与我们的头部球队一较高下。

对于一个具有联赛冠军竞争力的球队而言,联赛和亚冠孰轻孰重?这并不难选择。难的是如何开口表达这个问题。其实,有同理心的球迷大多会支持俱乐部的战略选择。作为商业体,球队只需要为自己的投资者和球迷负责即可,无需理会那些执着于“在亚冠为国争光”的要求者。

如今的中超联赛处于一个自我认知的阶段。每赛季前的“资质认证”——欠薪情况的大览,就是当下中超最客观直白的现状。至少一半的中超俱乐部都是为了谋求生存而努力,“联赛保级及杯赛单轮游”成为了他们的主要目标。在这样的背景下,有同理心的球迷应当理解并接受这一现实——“还要啥自行车啊?”“内行内战”的优秀也是优秀,现在的中超有能力去应对“外战”吗?

因此,亚冠名额的减少,对于中超来说或许是一种解脱。更何况,现在的亚冠联赛已经不再是那种让人又爱又恨的“鸡肋”,或许它只是一个“鸡屁股”——食之无味,弃之可惜。

在这个不断变化的时代,我们需要有自知之明,认清自己才能更好地前进。对于中超联赛和其俱乐部来说,面对现实、踏实前行才是最重要的。

热门赛事
热门球队